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1-7月我国乘用车L2级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达63%,较去年大幅提升,位居全球首位。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明确预测,到2030年L2级辅助驾驶将成为国内新车标配,L3及以上自动驾驶搭载率有望突破10%,L4级自动驾驶将在特定场景逐步推广。
当前L2级智驾已实现规模化普及,车道保持、自适应巡航等核心功能成为中高端车型标配,且正快速下放至10万元级中端市场,成为用户购车核心考量因素之一。而L3级智驾的落地迎来关键政策突破,2025年9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在《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(2025-2026年)》中首次明确“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”,广汽、小鹏已宣布年底量产L3车型,华为ADS 4计划第四季度落地高速L3商用,上海、北京等多地也划定了测试道路。与L2级“辅助驾驶、责任在人”不同,L3级在设计运行范围内实现动态驾驶任务接管,责任主体首次向企业部分转移,相关法律法规与保险机制正加速完善以适配这一变革。
L4级自动驾驶则在封闭场景率先实现商业化突破,百度Apollo无人出租车累计服务超900万次,矿区、港口等场景的无人重卡运输效率较人工提升30%,深圳、上海等地已立法明确L4级事故责任由运营商承担。技术层面,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成为主流,激光雷达精度与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大幅提升,配合大模型算法与高算力芯片,复杂路况事故率显著降低,为高阶自动驾驶落地筑牢基础。从L2普及到L3/L4逐步落地,我国智能驾驶正从“辅助工具”向“自动驾驶”稳步迈进,重构未来出行生态。